2007年7月31日

我所喜愛的…

自朋友介紹我們認識起,每星期總有一兩次見面。不知不覺便喜歡上她。喜歡的,是那單純的她。

但不知那時開始,她變了,再不是我當初認識的那個她。

或許是因為我開始對她有了要求。每天建立的感情,令我不想當一個路人甲。可能自視過高,覺得自己太重要吧。又或許是我付出不夠,沒有真正嘗試去認識她。

然而她還是我所喜愛的茶餐廳:豪華。

午飯大部份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吃。而每星期總會有一兩次來到這間茶餐廳。喜歡這間茶餐廳,全因它的簡單。基本上,只有三文治、公仔麵和香滑的奶茶。emoticon

不知從那時開始,這間簡單的茶餐廳發生了變化。

是那些膠碗碟嗎?

是那帶著粗框眼鏡的企堂不見了嗎?

是食物開始多樣化嗎?

是那沖茶師父變了企堂嗎?

是那時開始呢… 

應該是政府實施室內禁煙開始。從那時開始,這間茶餐廳便在後巷放了幾張枱,供吸煙人士進餐用。變相是擴充營業。員工多了,食物質素亦開始有參差。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所
以開始對這間茶餐廳感到陌生。

但我不能阻止這個變化。那只好改變自己,從新去認識這間茶餐廳。

豪華咖啡茶餐 

灣仔茂羅街富嘉大廈地下


~ Lindberg


2007年7月30日

Biofreeze 真的很 Freezing

早前阿托介紹我用一隻叫《Biofreeze》的啫喱軟膏。藥如其名,真的很凍呀! 


這兩晚都睡得不好,但又不想再看醫生。所以在今天吃午飯的時候,聽了阿托的話,走了去買這啫喱軟膏,$65一支。回到公司後,立即試一試。

嘩!真的有冰凍的感覺!整個 pat pat 有如坐在冰上一樣。都幾舒服。但問題是用來擦藥膏的雙手,也有凍冰冰的感覺。很奇怪呢。


~ Lindberg

P.S. 今天買了小川洋子的《凍結的香氣》。加上 Biofreeze,可否為炎熱的夏日,帶來一點冰涼… 沒關係吧…

P.P.S. 看了頭幾頁的《凍結的香氣》,很灰呢。 

2007年7月29日

傷上加傷

星期五晚找了朋友的朋友把我家的按摩椅搬到阿媽那裡去,並且把十年不用一次的健身單車送到垃圾站去。

朋友來之前,要先把按摩椅的一些配件拆下來。在不自量力之下,腰部傷上加傷。唉…

朋友的朋友非常專業。按摩椅很重,又很大件。但他們兩個人搬得有如做雜耍一樣,而且很少心。真的多得他們的幫忙。「多謝肥強!」

睡房現在少了張按摩椅,突然多了很多空間。但可憐阿威跟阿妹,因為按摩椅是他們喜歡睡的位置之一。空出來的位置將會是一張嬰兒床。但相信會先被阿威跟阿妹霸占,哈哈!

搬走了按摩椅和健身單車之後,好像完成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哈!

而我自己的腰骨真不中用。雖然我很會小痛放到最大,但這次真的很痛。這兩天都待在家裡,甚麼也不想做。但奈何整天都是公司的電話。唉…

…很想找爸媽撒嬌。

~ Lindberg


2007年7月27日

李克勤《小寶寶》

小寶寶
作曲:馮翰銘 
填詞:克勤
小寶寶 快將出世 期待那天你叫我爸爸

像我嗎 更像媽媽嗎 我想親一下 
給你聽 莫札特 從沒有想你變作曲家

願你可 有健康身體什麼都不怕
自細我會教你踢波 我會教你唱歌 我會教你不懶惰

大個仔別讓另一半難過 別要怪我太囉嗦 
小寶寶 你可知道 其實我將你當珠寶

在倒數 將來一出世我要即刻抱

爸爸樂意天天抱 爸爸愛你比天高

水泡仔,仲有三個月就見到您啦!您會似邊個呢?最緊要健康!

雖然爸爸唔識踢波,但係等爸爸傳受你三十年打機經驗。(Err...)emoticon
做男人最緊要有骨氣,對得自己對得人!要錫另一半,亦唔好唔記得錫媽媽。媽媽好錫您嫁!

唔知哥哥同姐姐見到您會點呢?哈哈! 

您都係大鑊嫁啦,您爸爸咁多道理,希望您唔係話我煩啦。爸爸好愛您嫁!

(雖然隻歌好似唔係好啱音,不過做爸爸的聽落都好冧。嘻…)


~ Lindberg


2007年7月26日

非常孝順的貓兒

尋日放半日假係屋企休息。阿威同 Julie 非常孝順,陪我瞓覺。但係有啲過份「孝順」…


一隻瞓我心口,另一隻瞓我「格啦底 」。搞到我想轉身都轉唔到。好彩有部電話係手,可以影低佢地有幾「孝順」。
過咗無耐,真係唔掂,瞓唔到。我一個轉身將阿妹推落嚟。

之後兩隻野又換個姿勢。阿威瞓阿媽個枕頭,阿妹用哥哥個屁股當枕頭。哈!



~ Lindberg


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

我以很高的速度,看完《博士熱愛的算式》。買這本書是被它的開場白所吸引:
博士只有80分鐘的記憶,一旦超過這時間,他的記憶就自動歸零,重新開始。
所以即使度過再快樂的時光,他也不會記得。
他永遠不記得我是他的管家,以及他為我的兒子取名為「根號」,然而博士卻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驗證了愛的永恆。
故事本身很簡單,筆觸輕鬆,但很多時都帶有一點傷感。對於一些想忘卻痛苦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只有80分鐘的記憶也不錯。如果有甚麼不開心的事情,只要努力不去想它,過了一小時二十分鐘之後,一切都會被忘記得一乾二淨。

但有沒有想過,就算是不開心或痛苦的片段,都是一個回憶。沒有過去,現在這一刻再不實在。而且忘記的是一切,就連自己努力記住的都會被忘記。
博士就是活在只有八十分鐘回憶的世界裡。

博士身上有很多紙條,記住他想記住的點點滴滴。其中一條寫著:「我的記憶容量只有八十分鐘。」每次看到這張紙條,都是多麼殘忍的提醒。每當想到這裡,就好像看到博士淒涼的背影。

故事除了圍繞住記憶這東西,還有漂亮的數目字。每一個數目字都有它的特質,都有它的故事。220與282是友愛數。(我是220,妳可以做我的284嗎?嘻…)
220的因數相加是:1+2+4+5+10+11+20+22+44+55+110=284
284的因數相加是:1+2+4+71+142=220
(因數,又稱約數,是對於整數n,除n而無餘數的整數。相對來說,稱n為該因數的倍數。)
還有過剩數。某數若除了本身外之所有因數之和比原某數大時,則稱某數為過剩數。相反的話,就是不足數
如18,因數之和是21(1, 2, 3, 6, 9),所以是個過剩數。
而14則是不足數。因數之和是10(1, 2, 7)。
管家說:「我的腦海中浮現14和18,在聽了博士的說明後,才發現它們並非普通的數字。18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背負著過重的包袱,14則要默默地面對殘缺的空白。」
作者對每個數字的描寫都很細膩。

然而博士驗證了愛的永恆所用的數學公式,是一條叫作 Euler's 公式:
eπi+1=0
管家對這公式形容得很漂亮:「來自宇宙的π飄然地來到e的身旁,和害羞i握著手。他們的身體緊緊地靠在一起,屏住呼吸,但有人加了1以後,世界就毫無預警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用這條公式去形容博士、博士的嫂子、管家、和管家的兒子,最貼切不過。
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感到很有電影的氣氛。很少書會給我這種感覺。原全可以感受到那所偏屋的氣息、一堆堆書本發霉的氣味、廚房煮菜的香氣、管家挑皮地放進博士飯菜中的紅蘿蔔、和每晚的第一顆星星。

原來之後真的被拍成電影:

但博士太不像博士呢!我會做得誇張很多。深津絵理做管家還可以。


~ Lindberg

P.S, 其實最初想看的書是《凍結的香氣》。是朋友不知從那裡找來這一句:
「人是由記憶組成的,逃得再遠,終究還是原地轉圈。因為人逃不出記憶的形影相隨。」
因為這一句,才知道有小川洋子這個人。一心想著要買這本書,但找遍整間書店也找不到。
我第一次收到他為我調製的香水。
他為那瓶香水取名為「記憶之泉」,瓶蓋上精雕著孔雀的羽毛。「孔雀是記憶之泉的使者。」說著,他取下瓶蓋,將手指滑入我的髮,在耳後抹上一滴香水。
然而,他在第二天自殺了──在我們共同生活滿一周年的第二天自殺了。
他瀟灑地離去,就像惡作劇般地從我的眼前徹徹底底消失了!
為了解開他的死亡之謎,我這才逐漸了解他,卻又隨著一步步的了解,益發感受到他的不可思議;在他的履歷表上,除了姓名之外,所有一切都是捏造的。他甚至謊稱家人都過世了!
人究竟背負了什麼樣的情感,才會如此與自己的過去切割開來?既然以全新的面貌面對這個世界,為何又選擇離開?

我所熟知的他,在我的眼前徹徹底底地消失了,而我所不知道的另一個他,也在他消失之後一點一滴地浮現了。
然而找到的卻是《博士熱愛的算式》。看了一本好書,都算是一種幸福。

2007年7月25日

何謂《Pain in the Ass》

今日來研究一個用詞:《Pain in the Ass》

字面上:
pain in the ass - something or someone that causes trouble; a source of unhappiness

即是好麻煩、討厭。自己都經常用來形容工作上的事情。但跟屁股(ass)有甚麼關係呢?真到感同身受之後,才明白當中的道理。原來 Pain in the Ass 真的很 Pain in the Ass。

之前坐骨神經痛,一直都沒有斷尾。星期六聽阿托的建議,走了去游水。可能大久沒有運動的關係,反而令腰部的肌肉更傷。星期一開始有點痛,我已經立即去了看醫生,但可惜又是那位黃綠。那些藥一點用也沒有。今天在公司完全坐不定,很痛。於是聽同事的介紹,去了另一個公司指定的醫生,還據稱是一個漂亮的女醫生。

本身是一個兒科醫生,她很細心診治我。只是這一點,心理上已經好過了許多。拿了藥之後便回家休息。

Pain in the ass,這屁股痛真的很麻煩,令人坐立不安。而我更是不能坐,一坐下便很痛。要完全根治它,不知如何才可以做得到。身邊很多朋友亦被此困擾。難怪 Pain in The Ass 正好用來形容這個討厭的情況。




~ Lindberg

P.S. 今天 JA 賣旗。已經奪去我和阿托的青春和金錢,現在還要來嗎?!(講笑咋…)

2007年7月24日

愛的故事 上集

近排經常「被迫」聽孫耀威的《愛的故事 上集》,那是因為同事把它當作電話鈴聲。但聽了頭一兩句,很自然地跟著唱下去。這麼多年前的歌詞,一一陷入腦海中。

以前的歌,歌詞跟現在的很不同。總是很優雅,很文奏奏的。

...知不知對你牽上萬縷愛意 每晚也痛心空費盡心思...

愛的故事上集
作詞:潘偉源 作曲:George Takahash 編曲:唐奕聰

星的光點點灑於午夜
人人開開心心說說故事
偏篇今宵所想講不太易
遲疑地望你想說又復遲疑

秋風將湧起的某夜
遺留她的窗邊有個故事
孤單單的小伙子不顧寂寞
徘徊樹下直至天際露月兒

冬風吹走幾多個月夜
為何窗邊的她欠缺注視
刻於窗扉小子寫的愛慕字
完全沒用像個飄散夢兒

今宵的小伙子傾吐憾事
誰人痴痴的要再聽故事
偏偏痴心小子只知道上集
祈求下集是個可愛夢兒
知不知對你牽上萬縷愛意
每晚也痛心空費盡心思
這小子欲斷難斷這故事
全為我愛上你偏偏你不知
(全為我愛上你偏偏你不知)

春風輕吹點點火花襯月夜
人人開開心心說說故事
終於傾出這小子的故事
長年累月為你怎再自持
今宵知否對你的暗示
為何真的將它當故事

知不知每晚想你十次百次
每晚也去等 因我極心痴
可不可合力延續這故事
延續這片愛意一生倆相依


~ Lindberg


2007年7月23日

Baby Sling 揹帶

Ardy 前一排去日本,問我有甚麼想買給水泡仔。我唯一想到的,就是那些日本媽媽常用的 Baby Sling 揹帶。

我覺得那些揹帶很神奇。原則上只是一塊布和兩個圈,靠兩個圈和布與布之間所產生的摩擦力,做成一個袋去包裹住小孩。其實我見很多印傭都會用類似的,但當然沒有那麼別緻。通常她們只靠一塊布。沒有經驗的,好像很危險的呢。

竟然真的給 Ardy 找到!但不知這個好兄弟走遍了多少地方才找到。而且價錢亦相信不便宜呢!

一塊布,兩個圈,其實都不知實際上方不方便。只覺得可以包裹住整個小孩,對小孩來說,好像很有安全感。而且如果用來哺乳,都應該很舒服。

當然,需要試驗啦。阿威重十二磅,正好用來作個測試。阿哥為了細路,當然要犧牲一下吧。嘻…


真的很安全。雖然放阿威入去的時候有些不知所措,但總算成功及沒有整親阿威。兩個圈和布與布之間所產生的摩擦力,絕對可以承受一個小孩的重量。而說明書說可以承受一個兩歲大的小孩呢!


阿威雖然開頭有一點驚,但在我的懷中,他很乖,沒有爭掙扎,感覺很舒服。如很期待放水泡仔落我懷抱的一刻。

我代水泡仔多謝 Ardy 契爺!


~ Lindberg

P.S. 除此之外,我還覺得很有型。我要做帥爸!

2007年7月21日

下水禮

今日聽醫生話,去游下水,訓練一下背部,希望對坐骨神經痛有些幫助。好耐無游水啦… 
10點半鐘走去維園。好熱!紫外線指數極高!

出事,去錯泳池!或者係我太耐冇去泳池游水呢?乜鬼依家啲泳池清一色男仔嫁!仲唔知點解個個都好似望住我咁… 莫非去錯公眾舞池?!
原來雙方都要解決
人群之中怎去解脫
背脊有七個漢子
神奇的風吹我左耳
令我即刻沖廁
我去錯公眾舞池
Err.... (林海峰的《的士夠格》)

但係我唔昅人,又點知人昅我呢。唔通係我有問題…死火。
我明啦。鬼咩!日頭咁曬,女仔咁貪靚, 邊到會到室外泳池游水呀。應該去摩理呀!有室內池呀嘛!

咦!我好似係嚟游水做運動喎…

游咗個半鐘,越游越多人,好攰,飲咗兩支保礦力。好野,曬黑咗!


~ Lindberg


勁歌熱舞

早兩日收到 Fred 哥傳俾我的一條音樂短片。片中一位人兄模仿歌手 MC Hammer 的一首歌的舞步。非常之勁,但亦非常搞笑。

這首歌叫《U Can't Touch This》,相信 30mething 的沒理由沒有聽過,而且其獨特舞步,更是印象深刻。

原裝正版 MC Hammer 的 《U Can't Touch This》: 


我國 MC 强國版的 《U Can't Touch This》: 


我並不是覺得這位人兄好笑。其實這位人兄跳得很好。加上衣著服飾,全是精心設計。我覺得好笑,或應該說是佩服的是他後面那位(應該這是娘親吧)。 前面那位人兄在勁歌熱舞,她在後面竟可以無動於衷。可以說是泰山倒而面不改容,繼續織冷衫。佩服…佩服…


~ Lindberg


2007年7月20日

好嘢!有新眼鏡帶!

上星期去配的眼鏡,今天終於有得拿啦!


因為夏天,所以總覺得要有副白色的眼鏡。誰知自己選擇了一副很貴很貴的。都不知是甚麼牌子。只知是手造。敗家仔!


但那個眼鏡盒還很「乸型」。一個金屬盒加一個魚網… 還是放在家裡吧。

以前很怕配膠片鏡,因為很怕括花。但現在的很先進。除了堅硬不容易括花之外,還防止 UV,更有特別 coating 令清潔更容易。我以為非球面鏡只有用在相機鏡頭上,原來眼鏡鏡片也可以做得到。據說可以防止景像變形,但有沒有我都覺得沒多大分別。當然價錢亦都…


~ Lindberg


Julie 有新頸帶

Julie 有新頸帶。睇下 Marie 幾親親。幾靚!哈!


其實係一個水泡仔。十蚊扭蛋扭番嚟。有啲似人地坐飛機或長途車用嘅頸枕。哈哈!


(但係之後當然無用啦!)


~ Lindberg


看遠一點,再為自己做打算

近排發現有些同學因升學及前途而感到困擾。當要為前途作一個決定的時候,我很多時候我都會簡單建議一句:「看遠一點,再為自己做打算吧。」

「看遠一點」是我一位前上司跟我講的。他說其實很多人過了半生也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如果可以比其他人看得遠一點,早一點為自己的人生作出安排,那麼就等於比人更早起步,達成理想。

所以我想用自己作為一個反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有一點啟示。

首先知道自己想做甚麼是很重要。用我為例子,我是原全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

當我在中六七選科的時候,那時香港大學是眾人的選擇,更可以說成是唯一「認同」的大學。以我會考的成績,很難考進香港大學的工商科。但問題是為甚麼要入工商科?我不知道…有甚麼確實出路?我不知道…那時學校並沒有對升學前途跟我們認真討論一下。

在甚麼都不知道,亦沒有認真去想的情況下,我選擇了一科我覺得新鮮有趣的科目:「生物化學」。當年生化學並不是一個熱門的學科,一班只有十數人。我覺得自己應該可以被取錄,但究竟是讀甚麼呢,我不知道。有甚麼出路,更沒想過。那時莫說是 wikipedia,就連互聯網也沒有。所以可以得到的資訊並不多。但現在回想起來,那些都是藉口。一個字:「懶」!

我還記得在選科時,老師跟我說:「好呀,生化好呀。」(有點像麥兜的校長。)

如果現在再見到他,我會問:「老師,究竟好乜Q呢?」

被取錄之後,另一位老師跟我說:「好呀,科學有發展空間。還可以教書呢。」

...誰說過我要教書呀?

那時只是直覺會是一門有趣的科學,而且我又喜歡生物學。於是便開始了三年「非人」的學習。

慶幸的是學習過程還算有趣。還發現自己在 operation management 的潛能。四小時的實驗,在我重新安排分配之後,縮短為兩三小時。大家可以提早去喝下午茶。

(現在我的公司比以前舊公司大一倍,但在我精簡工序和自動化之下,人手小一半。做到的比以前更多,而方法卻輕鬆得多。)

但那時讀生化的出路並不多。可以選擇繼續升學、做技術人員、或做推銷員。這些都不是我想做的。那麼我不是白費了三年嗎?!

其實又是老毛病發生。我根本有認真去想一想要做甚麼。大學畢業後,只是看著自己「可以」做甚麼。那是最簡單和不需要用腦的方法。

那個年頭找工作不容易,而且我又不是找本科工作,所以更難。雖然那時我不懂得「看遠一點」,但幸好我也有自己的「金句」。「個人履歷表(curriculum vitae)是由自己建立出來的。」

在大學的暑假期間,在一個舊同學的介紹下,我去了一間銀行上班。那時還沒有 Excel。還在用 DOS 版的 Lotus 1-2-3。由完全不懂表格程式,在很短時間內變成精通此道,所以一直都被銀行「重用」。雖然只是一個文員,但我爭取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犧牲了一些去玩的時間,我的履歷表在不自覺間,便多了其他人沒有的東西。因此,大學畢業後才有機會被錄用。

(以前跟媽媽說我要推點心車賣叉燒包。誰知機緣巧合下,我真的做了飲食業。)

「看遠一點,再為自己做打算吧。」

要看透前景並不容易。例如早十多年前,剛剛有「物流」這個用語時,說做物流有前途。但現在我又不覺吃香得那裡去。現在身邊的朋友說做金融好,那麼十八年後又會是那一個局面呢?

但憑自己的喜好或理想,要看遠一點並不是沒有可能。

例如一位朋友想當會計,他跟我說想去讀書考 ACCA。我會建議先花一點時間,去明白會計是怎樣的一個職業,其相關的職業是甚麼,跟自己的預期有沒有出入。如果目標正確,才去打算如何達到目標。不要一步便跳到考 ACCA。先評估自己的能力,計算跟目標的距離,再深入研究每一個可行的方法。ACCA 並不是一個容易的考試,如果基礎打得不好,那就應該努力學習,去收緊與目標的距離。隨便找一個目標,一個方法,只是逃避的藉口。

另一位朋友說要放棄設計,改讀語文科。我並不是說不好,但原則上跟以上的例子一樣。不應在沒有對所以可能性作出評估之下,便一下子放棄目標,跳到另一個目標。

要認清自己的目標。衡量自己「可以」做的和「想」做的。再加以調節。

記得剛畢業那時,自己真的很天真。見一份工作時,被問到短期目標是甚麼。我心想以我的本科,理應拿一兩年經驗,再去讀一個 MBA 去補充管理上的知識。但經過這麼多年工作和讀過 MBA 之後,才知那答案是多麼的白痴。甚麼是管理,甚麼是 MBA,只是一個一概不知的大白痴。

「做咩話?」麥兜問 。

「AO 呀!」麥兜媽答。

「做咩話?」麥兜 。

「做官呀!」麥兜媽答。

入行那時,我還沒看透前景,不知道飲食業是這麼艱難。但總算能把握每個機會,努力去裝備自己,現在正可謂「周身刀」,幸而張張都頗利。現在雖然到了一個頂篷,但我相信會有一個機會去到一個更高更遠的地方。

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己條路要怎樣行是有很多方法。如果能夠走少些冤枉路,自然比人更快達到目標。祝各位年青人,一帆風順。

~ Lindberg


2007年7月19日

水泡仔,你發達啦!

29 年後港人口 857 萬   陰盛陽衰更嚴重

2036 年 10 女對 7 男
【蘋果報訊 】 陰盛陽衰的香港社會,男女比例將進一步失衡。統計處昨公佈 2007 年至 2036 年的人口推算,預計香港人口 29 年間將由現時的 685 萬增至 857 萬。人口節節上升,香港女性出現 「人滿之患」,性別比率將由現時每千名女性對 912 名男性,拉闊至 29 年後對 709 名男性。統計處指這現象與本港男性紛紛北上娶妻有關。有婚姻顧問指,現時不少本港女性年紀輕輕已擔心「嫁唔出」。
統計處昨公佈的數據顯示,未來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長率為 0.7%,到了 2009 年,人口會突破 700 萬人,至 2036 年達 857 萬。隨港人北上工作,流動人口將由 06 年的 21.8 萬人增至 2036 年的 42.6 萬人。性別比率會由現時的每千人對 912 人,變成 2036 年後對 709 人,即相對每千名女士,只有 709 位男士。若撇除外傭及持雙程證來港婦女的數據,性別比率仍會達到每千女性對 880 名男性,反映女多男少現象進一步惡化。
水泡仔,你如果發了達,不要忘記爸爸和一眾契爺啊。


~ Lindberg


2007年7月17日

恐懼鬥室

前兩日係有線睇咗一套舊戲叫《恐懼鬥室》。

http://hk.movies.yahoo.com/041219/28/17sc4.html

我係做到一半先睇。有時反而鐘意咁樣。可以估下之前發生乜事。點解有兩條友,一人俾一條鎖鍊鎖住隻腳係間房嘅一東一西?做乜間房中間有條屍?兩條友有乜關係?支鋸仔有乜用呢?鋸條鍊又唔夠力,咁鋸乜呢?點解個故事會有啲唔自然呢?到自己解發一個一個迷底,比起套戲講俾你聽更為有趣。

套戲個結局大部份都好正路,但係最後就好出人意表。睇到我叫救命。

鋸仔… 呀呀呀…

不過我覺得用呢個「方法」去睇戲,呢套戲都唔係最精彩嘅一套。之前有另外一套,仲激!就係《鬼眼》。

http://www.imdb.com/title/tt0167404/

呢套戲相信好多人都睇過。我係 HBO 睇嘅。又係係開場後不久開始睇。開場嗰一段其實好重要。因為冇咗嗰一段,你根本唔會對男主角有乜懷疑。差不多看到結局時,我先明白有乜問題。好正!所以我會建議剪咗開頭嗰段。哈!


~ Lindberg

P.S. 今晚去咗睇 Die Hard 4.0。好正!John McClane 永遠打不死。美國靠兩個人做反恐得啦!一個 John McClane,另一個 Jack Bauer。哈!

失望而回

上星期六到了醫生那裡覆診。一心可以見到水泡仔。誰知失望而回…

已經有四個星期沒有見過他。但原來不是每一次都做超聲波。今次只是問診和聽一聽水泡的心跳聲。好失望呀!唉…

水泡媽問她的肚是不是過大。醫生說沒有,還會更大!過多兩個便二十六週。醫生說到時水泡仔可能會大到頂住個胃。所以要少吃多餐。

我發覺自己跟著水泡媽那樣吃,都發腹不少。唉…

~ Lindberg


2007年7月15日

JA July Gathering

尋日為咗慶祝七月份生日嘅同學(總共五個,包括阿托),我地約咗去魚排玩。都幾得意喎。


一行十一人,相約在大埔火車站。天氣好熱,熱到透不過氣來。

買了個蛋糕,到街市買夜晚燒烤用的食物,最後到超級市場買炭和雜貨(竟然沒有寫上:請珍惜生命)。坐小巴到三門仔,魚排的老板便駛船來接我們到他的魚排。



這一切都是 Zita 安排的。要坐船才可以到達目的地確是有點出乎意料之外。





魚排由兩夫婦經營。吳先生說當日水溫太高,所以魚都不吃魚餌。而且我們對釣魚沒太大興趣 ,所以沒有釣魚。上魚排不釣魚,那麼做甚麼呢…

打麻雀!

 

死未?

我不喜歡賭博遊戲,所以沒有玩。只有背後默默(金錢上)支持 Helen。最後… 累我輸錢。哈!不過幸好,在洗牌的時候,我還可以玩影相。

海「中」的卡夫卡: 


夕陽無限好: 




對比(兩條「茂利」和靚女): 




魚排上還有得唱 karoke。阿托說他為了今天,苦練了所有流行曲。誰知魚排上的 karaoke 碟,竟然全是懷舊金曲。但最估不到的是,Zita 竟然大部份都識唱!到一曲「我願意」(張偉文版)無人識唱。最衰紹文不在,那就讓我獻醜吧。其實自己很喜歡王菲這首歌,係男人聽到都死。哈!


到這晚的主菜:燒烤!魚排上的風很大,所以起爐完全沒有費力。雖然已經盡量買少一點,但還是買得太多東西吃。可能在少少搖晃的魚排上,大家胃口欠佳吧。


Zita 令魚排兩夫婦很開心,他們更邀請她一起吃晚餐!有新鮮的魚吃!有甚麼魚比魚排上捉的魚更新鮮?羨慕死其他人啦。


因為今個月有五個人生日,所以生日歌都唱了五次!哈!祝各位生日快樂!

之後才發現,原來天文台在那天的下午發出酷熱天氣警告,並錄得34.4度的高溫,為今年以來最高紀錄!大埔更錄得35度!!

雖然很熱,但這次玩得很開心。可惜有幾位同學無參加。有整個 Production Team、我的紹文、和月兒都沒有來。希望下次再聚會,會有機會見到他們!


~ Lindberg


2007年7月13日

無事忙… 雲遊太虛…

近排繼續無事忙。成日雲遊太虛…

都唔知係唔係跟公司某個人有仇,一日幾十封電郵來回。最慘係唔知自己理解能力低,或者係人地表達能力差,睇極佢封電郵都唔明。好彩我叫同事幫下眼,佢都唔明。好彩…唉…

尋日下午落街食咗一個勁平嘅午餐,然後走去 Times Square 嘅 Aigle 用極速買咗一條褲。姐姐服務一流。我話我想買多一條之前買過嘅褲(因為好好著),佢問我有無會員編號,然後就去搵電腦。轉個頭就有條褲俾我。非常好服務。

我覺得 Aigle 啲野都幾得。好「時裝」 feel 嘅戶外服裝。不過都幾貴。一條好質料嘅褲要六百幾,我可以接受,但係一件印花 t-shirt 要三百幾,我就頂唔順。不過佢之前有個花,我真係好鐘意好鐘意。無買超後悔。

記得以前返學,自己都無為意,阿蛇問我啲衫係唔係 Aigle sponsors 嫁,我先發覺自己真係由頭到腳都係。白痴!

買完之後去餐廳做電視訪問,都唔知自己講乜。原因係佢地想要嘅答案,同真實有啲出入。所以自己講完都有啲唔信。求神拜佛唔好播出街。哈!

夜晚同郭生食飯。好兄弟!

好兄弟送咗本書俾我。好似好襌。我會用心睇,之後俾番個讀書報告吓。多謝!


~ Lindberg


2007年7月12日

蒙住眼睛彈 Mario

勁!蒙住眼睛都彈到 Mario!

如果你發現人地笑,你唔識笑,你就真係打得少機啦。哈哈!


~ Lindberg


2007年7月10日

有意思的廣告:The Wind

有意思的廣告:The Wind 




~ Lindberg


2007年7月8日

看了《爆谷殺人狂》

昨天捧朋友的場,去了看《爆谷殺人狂》。整體上不錯。故事有趣,演員很出色。雖然有些技術問題,但演員表現冷靜,工作人員亦處理得很專業。

糊塗戲班《爆谷殺人狂》的網頁:

這個翻譯故事是講一對雌雄殺人狂,歸咎其行為於暴力電影的影響。到頭來,殺人狂又好,大導演又好,你我都好,大家都是同一個老祖宗,大家都是姓「」。

視覺(近乎過量的露肉)跟聽覺((近乎過量的色情粗口對白)都很配合故事主旨。

其中有一場戲,魏綺珊跟男演員(陳文剛)有一場火辣的場面。眼睛不知放到那裡好,有點不好意思看。不是火辣的問題,而是要看一個在我心目中神聖的新聞報導員,演出火辣場面的問題。就正如給我一張趙海珠的三點色泳裝照,我是絕對不會看的… 我想我是應該不會看的… 我想我是好大可能不會看的… 我想… 好像不是一個好例子。

而唐寧有點生硬,但可能是出場時候的感覺,加上觀眾的情緒有關。因為她在以上激烈場面之後出場,她本身可能也有少少不習慣在台上表演,所以覺得有點不暢順。除此之外,感覺還不錯(而且很可愛漂亮)。

這裡有一些劇照: 

我的朋友Ken生做得很好。其實角色本身就有點像他本人。我還覺得有點出乎意料,他有很多對白,但亦有很多粗口。Ken生,小心爛口啊。哈!

糊塗戲班的 blog 很有趣。看過之後會讀得很有味道。這套劇絕對值得看。尚餘小量門卷,萬勿錯過


~ Lindberg


幾似樣!

幾似樣!哈哈哈!




~ Lindberg


阿威與膠袋

所有貓同膠袋,都有不解之緣。阿威都係。

「好大個膠袋呀!發達啦今次!」


「膠袋呀!My Precious… 我嘅我嘅!無人準同我搶!」

阿威可以自己同個膠袋玩好耐。又出又入。玩到條尾都粗晒。哈!


Julie 對膠袋冇乜興趣,只係鐘意咬,好似有仇咁。所以屋企啲膠袋十個有八個係穿洞!

見阿哥咁癲,於是就好驚咁避埋一邊。




~ Lindberg


2007年7月7日

當上了按摩聖手

經過這次水泡媽懷孕經驗之後,我相信以後就算失業(touch wood),也可以做按摩師傅。

水泡媽的職業是實驗室技術員。無錯,是專門「入實驗室撳緊急掣」的那一種。經常都要重複一些動作很多次。以前都會常常發牢騷說肩膀很酸軟,但那時我會叫樂聲牌 Momi Momi 按摩椅代勞。但是現在因為信不過機器,還是要親力親為比較好。

肩膀會痛,大概是工作的關係。腳會腫,應該跟懷孕有關。所以很多晚上都會來一個按摩,加上柔和的古典音樂做背景,自己都覺得服務不錯。

而我十多分鐘的辛勞,比起她整天陀著水泡仔,亦算得上是甚麼呢。

~ Lindberg


2007年7月6日

再戰王府!

之前在中環返工,想找地方吃晚飯。經過王府,見到門口有「阿蘇」的剪報,又喜歡吃餃子,於是便試一試。
誰知嚴重出事。但因為不相信會這麼差,所以再給它一次機會。今次因為上面那間裝修,所以去了對面街這間。都是一樣:
中環威靈頓道98-102號翡翠中心地下A舖
http://www.openrice.com/big5/sr2.htm?shopid=10332
上次嚴重出事,是吃完之後,兩個人都異常頭痛。要吃過頭痛藥,睡一覺到第二天才沒有事。起初以為是味精,後來覺得應該不是。它的餃子不像有味精。我們覺得是那些有(類似)四季豆的餃子有問題。豆煮得不熟,好像會殘留一些有毒物質。

因為覺得錯,應該不完全是在「王府」,所以給它多一次機會。而且它的餃子又確實不錯。
這間王府,好像比對面那一間多一點東西吃。除了餃子之外,還有很多小菜。老板娘非常友善。兩個人叫了二個湯,兩碟餃子(每客十隻)。
酸辣湯:夠酸夠辣。
蕃茄雞蛋餃子:除了清甜的蕃茄和香滑的雞蛋之外,還有很香的唐芫茜。
東瓜豬肉餃子:東瓜吸收了豬肉的肉汁。

好好味!好鬼飽!$100 有找!又無出事!大滿足!哈哈!


~ Lindberg

P.S. 近排個 blog 好似成日都飲飲食食。真係「食食食,食懵你」。出事,又變番個死肥仔… 不過好似都無瘦過!哈!

2007年7月5日

烤煮平價牛排扮上菜(半失敗篇)

前兩個星期,公司做內部培訓,講到不同肉類的烹調方法。其中我們主力講烤煮這個方法。大廚跟我說,他以前在某某餐廳,用一些平價的牛排,經過適當處理,都可以好好食。我問是否用鬆肉粉乎,他說沒有那麼手法低。我今天經過吉之島,買了兩塊西冷排,就用他的方法去試一試!


其實真正的煮法,他並沒有傳授給我。只有個概念,之後便用我的天才搭夠。

當然,想達致最佳效果,只有品質高,脂肪分佈良好和嫩滑的部位才適合烤煮。但是為了做實驗,我選擇了兩塊沒有多脂肪的平價西冷排作實驗:

1) 首先預備一些雜菜。這個就是我沒有問清楚的。我便選用了洋蔥、蒜頭、及西芹,用刀身拍過。我估計是有鬆肉作用。 


2) 用橄欖油浸泡雜菜。感覺上好似落漏一些東西。如果煮雞,我會落一些黑醋,因為醋本身已有鬆肉的作用。如果煮豬,我會放一個橙,亦是有鬆肉之用。而且兩者都可以配合食物的味道。但牛排… 我還是甚麼都不要放。

3) 牛排要用叉刺透。


4) 然後把以上預備了的油倒在牛排上,可以用手用力榨壓雜菜。油要夠多,要蓋過牛排。




如果沒有記錯,要浸泡過夜。但因時間關係,我只放回雪櫃中,浸泡大約個半小時。我想用油是有道理的。之前見過肥媽在烹飪節目中,亦是教人用油浸泡牛排。她說有鬆肉作用。而我就覺得油只可以鎖住肉裡的水份,增加肉汁。但應該沒有鬆肉的作用,因為又不是有甚麼酵素。

肉類會韌,是跟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有關。要肉鬆嫩,即是切斷這些結締組織,可以用一些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化學方法,可以用一些包含酵母,如木瓜蛋白涠(papain)的鬆肉劑。物理方法,可以用鎚去錘打,直接打斷那些結締組織,或用水份長時間去炆煮。
我估計用疏菜醃浸,就是用化學方法去解除那些結締組織。不過奇怪的是這些疏菜理應沒有多如木瓜蛋白涠的酵母。但不去想太多了,繼續做實驗去驗證吧。

在醃浸時,我沒有放鹽和黑椒。因為我怕牛排會因此出水。在煎之前,才加上粗鹽和黑椒。大火煎,一面差不多夠色才反轉。而熟的程度,雖然我有溫度計,但是還是用上「手」的方法。


製成品:


食後感:登燈凳鄧… 出事!我那件牛排很多筋!以上處理方法對筋,是完全沒有幫助。咬到牙都軟。而且心想挑戰難度,來一個 medium-well,可惜忘了一個重點,沒有多脂肪或多結締組織的肉類,在沒有水份、高溫、及短時間去煮,會變得十分韌。唉…

話雖如此,肉汁非常充足。雖然肉味欠奉,但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塊肉本身沒有脂肪,而肉的味道是來自脂肪。而且可能是我浸泡的時間不足。真的要浸過夜麼?

過了幾天再見到大廚,於是便問一問有甚麼地方出錯。出錯的地方有三!(死未!)

1) 浸泡的時間大短。至少需要五個小時,他說才會入味。我估計除此之外,還會解開不少結締組織。

2) 浸泡雜菜需要落鹽和黑椒粒。牛排因為有油包住,所以不怕出太多水。但鹽份有助雜菜的精華流出。經過五個小時浸泡之後,雜菜會被軟化,軟得像爛布一樣。但鹽不用落太多,在烤煮牛排前要再落些少鹽,牛排才夠味。

3) 除了洋蔥及西芹,還可以落一點胡蘿蔔絲。

大錯已成,沒辦法吧。因為熟的關係,比起我平時烤的還要韌。唉… 但身為一名(前)科學家,必定要成功完成此實驗才會罷手,所以誓要卷土重來!大家等著朝吧!(如果你在我卷土重來,對以上有何意見,或勇敢地照我所講作出嘗試,請知會一下。謝謝。)


~ Lindberg

P.S. 幸好我用(千年)金華火腿煮的雜菜湯非常出色,所以晚餐還算有一點欣慰。

好邪… 好嘅又唔見佢靈!

尋晚又發惡夢。仲要靈咗。唉…

今朝郭生同我msn,話佢老婆病咗。我尋晚就係發夢同佢 msn,又就係話佢老婆唔舒服。好鬼死邪,好嘅又唔見佢靈喎。

我真係好憎發夢玩 msn,因為要落好多精神,先「睇到」上面寫乜。好似話係因為左右腦關係。以前開頭玩 JA 就真係會發夢同班學生用 msn 傾野,搞到精神錯亂,不過依家都少咗啦。真係好鬼攰嫁嘛!

希望阿嫂早日康復。


~ Lindberg


2007年7月4日

你的牛排要幾成熟呢?

在講大廚跟我說如何處理牛排的方法之前,我想再先談多一個烤煮牛排的技巧。在烤煮牛排時,判斷牛排熟的程度,除了可以用探熱針之外,還可以用「手」! 

如果你家中有煮食用的探熱針,使用時記得必須插於肉最厚身的部份,而不應接觸到脂肪或骨位。從側面插進去是最好,更不怕接觸到煎鍋。 

肉的內部溫度

三成 Rare半生 Medium全熟 Well Done
Beef 牛130ºF (54ºC)140º-145ºF (60º-63ºC)160º(71ºC)
Lamb 羊130ºF (54ºC)145ºF (63ºC)160º(71ºC)
Veal 牛仔---145º-150ºF (63º-66ºC)160º(71ºC)
Pork 豬------165º-170ºF (74º-77ºC)

但我覺得用「手」這個方法比較有趣。烤煮牛排時,可以鉗子按按牛排最厚的位置,不要按肥膏的位置啊。然後用那感覺,跟你的手比一比。如何比?繼續看下去吧。

用你的手指公,輕輕的按著食指,然後試按一下手指公下的一塊厚肉。那感覺就是 medium-rare。


用你的手指公,輕輕的按著中指,然後試按一下手指公下的一塊厚肉。那感覺就是 medium。


用你的手指公,輕輕的按著無名指,然後試按一下手指公下的一塊厚肉。那感覺就是 medium-well。


用你的手指公,輕輕的按著尾指,然後試按一下手指公下的一塊厚肉。那感覺就是 well-done。


有趣嗎?記緊兩隻按著的手指不要用力啊,否則手指公下的一塊厚肉就會過硬了!更加不要用鉗子去插自己的手,流血不要回來找我悔氣。

當然肉的厚薄會有很大分別,但加上一點經驗,這個方法還真的不錯呢。


~ Lindberg


Cloret's Hyper

尋日係屈臣氏見到一罐香口膠,有曬駱駝,仲話可以驅除眼瞓。見公司嗰罐剛剛食完,咪買返去試下啦。


罐香口膠都好有心思。入面有一疊紙仔,可以包住食完嘅香口膠。雖然好似唔係好環保,但係細細張都叫 ok 啦。

入面有咖啡因係真,但係可唔可以驅除眼瞓就仲未知。今日都幾忙,所以雖然如常眼瞓,但係試唔出。等我食多幾粒睇下會唔會 Hyper 先!不過食呢隻香口膠食得多,會唔會 hyper 就唔清楚,肚瀉就一定會。哈哈!


~ Lindberg


2007年7月3日

狂發惡夢

尋晚唔知做乜狂發惡夢。惡就惡在個故事太寫實。好怕係真…

個夢首先係自己瞓醒,發現兩隻衰貓將廁所啲沙踢晒出嚟,掃到我一隻野咁。

然後返到公司就落餐廳。間餐廳有啲似中環嗰間,不過又唔多似,因為大好多。啲天花冷氣機狂滴水。滴到坐唔到客。滴下滴下連個假天花都浸爛埋!救命!好多水呀!(不過唔係我想去廁所嗰隻多水。)

現實中,地下有兩粒沙,餐廳無水浸,亦都無人瀨尿。不過公司又真係好多麻煩野。唉…

~ Lindberg


牛排這東西

前兩個星期,公司進行內部培訓,講到不同肉類的烹調方法。引起我的興趣,所以想講一講牛排這東西。


牛排的味道是來是脂肪。肉汁便是肉的水份和溶掉了的脂肪。要多肉汁,是沒有大火煎封這回事。肉汁是怎樣也鎖不住的。起初我也不相信,因為如果沒有煎封,那裡有 Ruth's Chris(一間出名超高溫煎封牛排的餐廳)?但經過一次實驗之後,便知道這是真的,肉汁始終會流出來。

牛排想烤煮得好,其實是跟很多方面的配合,和你想吃幾成熟有很大關係。有幾樣東西可以注意:

1) 火的大細跟煮的時間:如果要生一點,就要大火煮短一點時間。要熟一點,細火煮耐一點。換句話說,一塊全熟的牛排在烤煮時的溫度,要比一塊三成的牛扒低。用大火煮 medium-well,必死無異。

2) 脂肪的多少:脂肪多,可以選擇用來煮作比較熟的牛排。脂肪少,就不要烤煮得太熟,否則會越烤越韌。例如如果你怕吃生牛排,就不要拿一塊沒有多脂肪的西冷排去烤煮,應該拿一塊比較多脂肪的肉眼排,那會較好吃。沒有多脂肪或有很多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的肉類,在沒有水份、高溫、及短時間去烤煮,會變得十分韌。因此,部份如牛腩,一定要用水份和時間去炆煮。

3) 切肉的厚薄:一塊薄的牛排,烤煮時的溫度應比一塊厚身的牛排為高。

之後大廚跟我說,他以前在某某餐廳,用一些平價的牛排,經過適當處理,都可以煮得好好吃。因為覺得很神奇,所以我便到吉之島,買了兩塊平價西冷排去試一試。實驗結果,下回分撓。


~ Lindberg


2007年7月2日

我的 GX100 Review(三)

最後一集。之前說過話要跟我的 20D 比一比。但細想一下,有點不公平吧。但最後還是拿了幾張相片來比較一下。


那天我們的拍攝主題是後巷。20D 用的是 17-55 f/2.5 IS。所以大家有著差不多的焦距。陽光下,盡量用 ISO100 來去除 GX100 的雜訊缺點。 

死火點比呢?又不是跟 dpreview 一樣可以用一些標淮道具去比較。如以下兩張,左邊是 GX100,右邊是 20D。沒多大分別吧(又不是玩 Photo Hunt…)?我反而比較喜歡右邊的顏色。但話雖如此,我發現新型相機一個比較明顯做得好的地方:反差(Contrast)。



跟據 Ardy 向我解釋,新的相機在處理反差比較好。大部份的資訊都可以容納得到,所以光與暗的細節會做得比舊款的相機好。以下這張是用 GX100 拍的:


光與暗的地方細節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可惜我沒有一張用 20D 拍得好的,因為測光不準,曝光過度。但亦代表 GX100 的測光做得不錯。哈!

除此之外,1厘米的微距拍攝(Macro)都很出色。但機身大細,很容易手震對錯焦。原圖:


1:1 的修剪:


令我比較介意的是它的 White Balance(WB 白平衡)。尤其是用自動模式,很多時候都會令相片怪怪的。 


其實以上照片,除處理色溫之外,對於處理紅色也是有點怪怪的。另一個例子,以下兩張相都是在同一個環境下拍攝的:



可能是自動模式太過自動或敏感,所以在不必要更改色溫的情況下,亦自動更改了。所以盡可能就不要用自動模式。希望 Ricoh 能在 firmware 上做一點東西。

總括來說,GX100 都算是一部很好 snap 的相機,相片的質素很高,可操控性亦都很高,可以滿足很多不同的要求。雖然價錢比較貴,但為了治療屁股的痕癢,都算是值得。哈!




過去關於 GX100 的文章: 


~ Lind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