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魔 BO Innovation看見餐牌,我雙眼都凸了出來!相信這是我吃過最貴的一餐。幸好「有大食大」,這一晚的帳單自然有人負責。呵呵呵呵…
地址:灣仔莊士敦道60號嘉薈軒2樓13號舖
電話:2850-8371
(後來,我才知道大哥於當晚較早時候,去了 Yardbird 吃串燒,喝了大半支清酒。所以他完全記不起當晚於廚魔吃過甚麼…)
大哥要求坐在廚房前的吧台,可以清楚觀看廚房的運作。負責招呼我們的廚師,會為我們細心解釋每一道菜的特色。
首先廚師送來一客「蔥油雞蛋仔」,他解釋說這是他們的港式餐包。雖然作為雞蛋仔,味道和賣相都比不上北角的,但都幾有趣。
之後每一道菜便慢慢送上。首先是「Caviar(魚子醬煙燻鵪鶉蛋芋角)」。煙燻鵪鶉蛋的香味和軟口感跟鬆脆的芋角,非常有層次。
「Mulhoe(辣生魚片湯)」是一個韓式魚湯的菜式。這個版本是用凍魚清湯底,再附上一支裝滿辣麵豉醬的「牙膏」,客人可以隨自己對辣的喜好而落。魚生、海膽、和海蜇等都有不同的口感。有一種又清新又刺激的感覺。
「Lap Mei Fan(臘味飯)」是一球充滿臘味香氣的米通物體,非常有趣。
「Umami」是來自日文,意思是一種鮮味。並非鹹甜酸辣那些味道,簡單來說,其實亦即是是「味精」。廚師說這道菜用了天然的材料,令鮮味在口中爆發。基本上用了蝦乾提鍊出蝦油,加上一大堆黑松露。可惜,我覺得效果做得不太貼題。我之前對鮮味和味精做了一些研究,其實所謂的鮮味,就是對「谷氨酸鹽(Glutamate)」的味覺。味精是人工製的谷氨酸鹽,但很多食物都含有谷氨酸鹽。這道菜的黑松露和吞拿魚雖然有谷氨酸鹽,但絕不能稱之為可以令鮮味「爆發」。我會換上番茄、帕瑪森芝士、和花甲,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的谷氨酸鹽,味道一定更爆。
「Molecular(分子小籠包」是這裡聞名的菜式。作為一個生化系畢業生,這是我們以前在實驗室裡要做的「菜式」,吃起來又有另一番感覺。做法(相信是)是首先提取小籠包的肉汁精華為濃湯,然後利用 Spherification 的原理(海藻汁滴進含鈣的液體中,表面會立即變成一層啫喱皮,變成海藻球體,內裡還是水汪汪的海藻汁。),做成一口大小的分子小籠包。但是我覺得小籠包還是傳統的好,因為吃這個球體,就好像中了黃金戰士沙加的天舞寶輪一樣,應有的感覺都被剝奪了,只剩下一啖液體。
「Tomato(番茄三食)」是三個不同做法和賣相的番茄。但我只對綿花糖的有點印象,中間的好似是紫薑,右邊的忘記了有甚麼特別。
「Black Truffle(餐蛋治)」其實只有雞蛋仔的大小。底和面的「麵包」是雞蛋仔殼,內裡充滿蛋醬,加上「燈影」餐肉和黑松露,一口一個。外型和口感雖然有趣,但味道比不上茶餐廳熱辣辣的餐蛋治。
「Red Fish(紅魚)」可以用難食去形容。即使用上果皮,但那塊魚的魚腥味實在太濃,我(喜歡吃魚的)也吃不入口。我懷疑是用來炸脆魚鱗的油出了事。上面的雲南火腿粉並起不了任何作用,薯蓉配上那腥味就更加嘔心。非常失望。
「Blue Lobster(藍龍蝦)」補償 了上一道菜的遺憾。厚厚一大塊的藍龍蝦非常新鮮彈牙,配上四川香料做的荷蘭醬,充份提升了龍蝦的鮮味。不過那粒厚皮的香蔥餃就不知有甚麼作為。
「Mao Tai(茅台)」加入了酸柑汁,正好沖洗一下味蕾。
「Sweetbread」其實是… 豬腦,我都是吃了一啖才知道。炸過的豬腦配上蠔油汁,考試前必食的菜式。但最有趣的是那塊蠔葉,咬落去真的會吃到生蠔的味道。
「Saga-Gyu Beef(佐賀和牛)」。一小塊西冷和像朱古力塊的「肉骨茶風」牛小排。我本身並不太喜歡和牛,因為我喜歡肉味比較濃郁和有咬勁的牛肉。反而我比較在意廚師提到的那條青蔥,他說連根也可以吃。於是我就大膽地把整條吞入口,我身邊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是不吃蔥的,而這條焗過的青蔥,的確被帶出一點甜味。
「Almond(杏仁豆腐。玄米、黑糖、肉桂)」並不太甜,是甜品的前菜嗎?
「Rhubarb(大黃)」造的甜品比較少接觸,而做成雪榚的就更加沒有吃過。 整個甜品都是我喜歡的紅色。煮過的士多啤梨,紅菜頭醬,和山楂果造成的蛋白餅,酸到盲婆也會開眼!
晚餐將近完結的時候,別家西餐廳會奉上 Petit Four(四小件甜點),而這裡就用上「Eight Treasures(八寶)」。
廚師用了我國的八寶:杞子、紅棗、桂圓、蓮子、果皮、玫瑰、菊花和桂花等材料,製成了八件滋潤的榚點。
因為每款都只有一件,所以我們兩兄弟便要搶食!最後來一杯八寶茶,基本上全部都是紅棗的味道。哈哈哈…
總括來說,這是一頓很有驚喜的晚餐,而且大約 $150 一道菜也不算太過份。但以這個價錢去食一餐就實在太過奢侈,沒有這個須要。不過正所謂「人一世,物一世」,就當去見識一下吧。而重點是…不用自己淘腰包。呵呵呵呵… 多謝大哥!
~ Lind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