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學校取消 TSA

最近其中一個城中熱話,就是要廢除 TSA。其實要不要考 TSA,我覺得並不太過介意。正所謂一雞死,一雞鳴;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反而重點應該放在教學的方法。我極之討厭 TSA 的原因,是見到一些學校過於操練,甚至變成是教學的基礎。這個對初小同學的學習發展,是有極大的問題。

簡單來說,我認為他們應該學的,是1+1=X,而不是X+1=2。用前者的方法打好基礎,遇到如後者的刁鑽問題的時候,惱筋轉一轉,自然會懂得回答。Jayson 三年級才接觸到 TSA 的問題,起初都覺得有點吃力。但當明白如何理解問題之後,都可以應付得到。

而用後者去操練和學習的話,除了過程令人沮喪之餘,當遇到不同形式的刁鑽問題,到底又能否解答得到呢?

TSA 本身是一個很自相矛盾的測驗,既叫你不用過份操練,但又不能不去操練。要考好 TSA 的話,我覺得一定要懂得考題的模式,才可以在限時之內,以應有的狀態去完成試卷。即使不用操練 TSA 的學校,也須要花時間去做一些 TSA 試題練習。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班辦教育的人的腦袋真的不知是甚麼構造,把 TSA 的試題弄得越來越難,甚至超越了一般學生能應付給範圍。難道真的要分出高下才有意思,他們才願意收手?!

雖然很多家長都想廢除 TSA,今天的學校旅行中,偷聽到一些家長談論這個話題。出奇地,他們竟然不贊成取消 TSA。他們覺得作為一所私校,更有須要知道學生的成績。其他人可能會覺得他們都是一班怪獸家長。但我反而覺得這班接受了正向學習的同學及家長,本身對 TSA 不感壓力,加上能力所及,才覺得考亦無妨。可能這才是一個理想化的 TSA 的呈現。

誰為功課鬆綁?
撰文:羅惠儀 
欄名:親子廊
  我們都不想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若沒有 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及那些為考試操練的習作,便代表兒童可以愉快學習?
  功課內容設計,多少主導學生的學習情緒。究竟有沒有功課,完全不用爸媽插手,既可令小朋友鞏固課堂所學,又可提升學習動機,自己愈做愈起勁?
  只要走過救恩學校(小學部)每一年級的班房,都會很好奇,為甚麼這裏由低至高年班的學生,那麼喜歡自己份功課——張貼在門外的牆壁,是很尋常的術科功課,一年級繪畫自己面孔,用短句介紹自己,每隻字也用上不同顏色;三年級英文科寫食譜,學生會自己弄一碟食物並拍下來,再詳列每一步驟;寫詩寫短文,不用刁鑽題型,已可看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意。「他們很喜歡繪畫,特別是低年級最喜歡加插圖畫,我們也任由學生創作。」校長陳梁淑貞說。學生不是做得開心,應不會花心機在這些細節上,是份份張貼在門外的功課也讓人感受到歡欣。
為考試調整課程
  救恩學校屬私立學校,今年決定不應考 TSA。本身學校小一至小二無考試,至小三要應付校內外的考試,多少也給學生壓力,雖然學生整體表現達標。「我們強調學生的身心健康、創意,以及要處理學習差異……TSA 屬較機械化的學習評估,跟我們不同,較重視題型,由於是全港性評估,不會處理差異,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英文太淺,卻要花時間適應題型;中文卻很深,老師又要追趕令學生跟上進度,學生有學習差異,不能催逼,應有個人的過程、範圍。」學校一直在功課設計朝着創意學習方向,與 TSA 題型是兩回事,她覺得就算參加考試,也要對學生有裨益。「有人說,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做這種考試,不過,是否如香港學校有那麼多考測?很多學校以此做指標,用來反映學生水平向校董會交代……這方式弊多於利,學生哪有時間去玩?不是說這個考試一無是處,當中有分析,看個別題目的學生表現等。不過,看到學校、家長的反應,事實上最後會令孩子遭殃。」她舉例說,TSA 有口試,常規課程根本不會如此訓練學生。「編課程時便要調整,閱讀理解字數更多,我們因此要給多少少字數的文章讓他們適應……」機械式操練會扼殺創意思維,那麼,功課設計又怎樣加強學習興趣?
按個人差異學習
  學校小一、小二的功課大多在每科課堂內完成,就算是六年級,回家的功課量預計完成時間最長約個半小時,只是好些學生會就喜歡的習作,花更多時間去做;考試前亦較少功課,讓學生溫書。而功課設計以貼近能力、興趣為主,主要讓學生有時間閱讀,亦是梁校長強調以閱讀來學習(Read to learn):不用做讀書報告,利用遊戲活動,老師自然會知悉哪位學生有閱讀習慣。「老師有教學生怎樣欣賞圖書,發掘閱讀樂趣,很自然學生會去睇,是學校配套令學生不可以不看書。」這種「功課」,是要學生有課餘空間才行。
  梁校長說,課堂已有抄寫工夫,約一個詞彙抄 3 次教筆劃。「只要夠便可,不會因為高年級又會多些。機械化的功課,像抄寫、重覆做相類題型的數式,很沉悶單一,重量不重質。」每個年級的數學科,教新課題前有 Pre-test,當知道學生已懂得做一算式,便不會重複做,進入另一新階段,因此能按個人差異去學習。就算是高年級,數學也有剪貼如勞作的功課,目的是 Learning by doing:「學生動手做,能強化他的理解能力……這種設計是要掌握兒童學習模式才行,否則你操 100 條數,他第一條已做錯,會明白接下來的怎樣做嗎?……我們是即時評估學生,知他的能力,完全明白才再加幾條數回家做,鞏固他的理解能力。」


~ Lindberg


2015年10月27日

近視變遠視?!

點解 Jayson 就由遠視變近視,而我就由近視變遠視㗎?!唉…


仲要衰格到左近右遠。起初戴上副新眼鏡,好唔慣呢!

~ Lindberg


Yr7Q4 報告

嘩!原來7歲期間,一次記錄報告都沒有寫過!這個爸爸真太懶!8歲啦!
體重:49.2磅
身高:122厘米

一年半內,只是長出7.5磅肉,8厘米高?!天啊…!

2015年10月20日

激光修補視網膜手術

話說前幾個月的某一個晚上,我的左眼突然失去部份視覺。下半部份只能看到灰矇矇的一片,心覺嚴重不妙。立即坐到梳化上,閉上眼,頭向上,並盡力叫自己冷靜下來。大約三分鐘過後,張開眼睛便發現視力回復了。


之後立即致電給認識多年的網友。她是眼科醫生的護士姑娘,過了辦公時間都可以幫我做特別預約。非常感動!

隔天便到診所做了一個詳細的驗查,結果竟然沒有大礙喎!看不見東西的原因未明,有可能當時有血塊阻礙,影響視覺神經。離開診所時,遇到一個十年未見的大學同學。跟他談起眼睛的問題,原來他的太太亦曾然發生過同一個問題,做過 MRI 也未能發現任何問題。於是,我便放下心頭大石,決定不去尋根究底了。

但醫生亦提到我的視網膜外圍有點退化。視網膜退化並不是跟年齡有直接關系!而視網膜外圍退化或變薄,會增加視網膜脫落的危險。如果真的脫落或弄穿了才作修補便麻煩了。於是,我昨天做了一個「激光修補視網膜手術」。

手術在診所進行,程序都很簡單。首先落幾次藥去放大瞳孔,然後確定須要修補的位置。醫生再在眼球上落麻醉藥,用支架張開眼皮和固定眼球,然後便用激光打到視網膜上。每一下就有如把視網膜燒到眼底去,固定視網膜之餘,亦讓視網膜接觸養份,減慢退化。整個過程都是坐在一部類似以上的驗眼機器前去做。

起初我以為只是點幾下,誰知一隻眼要點上30多下!除了見到有如耶穌顯現聖容一般的強光之外,有些位置還感到一點痛楚。當聽到醫生說只完成了30%,我就有點想死的感覺,強忍不適望著前方,淚水不停地流。醫生說並不只是點幾下,而是有如縫紉一樣,燒一連串的點,把視網膜固定好。

做完左眼,便輪到右眼。醫生叫我繼續望著前面的綠光。但經過激光瘋狂照射之後,當時我的左眼確實只能見到一點紅光。我相信這就是所謂的「眼火爆」。綠光再次在我的右眼顯現,我隱約見到天國的門再度為我打開。眼底的不適,雖然未至於令我想掙脫,但已經足夠讓我難受。幸好醫生非常可靠,才令我安心做下去。

當雙眼都做完之後,起初看甚麼都是紫紫的。過了五分鐘才漸漸回復正常。不過放大了的瞳孔,就須要6個小時才會回復正常,其間除了對光非常敏感之外,看近的東西都會矇查查。(小貼士:如果須要看近的東西,可以曲起食指,做一個針孔。從針孔望出去,就會很清楚。這就是針孔相機的原理。)

醫生說,由於做的範圍只是視網膜的外圍,所以對視覺不會有影響。他更說十個懷疑視網膜有脫落問題的「飛蚊症」病人,只有一個真的有問題,並須要做激光修補。而我卻並非見到飛蚊,但亦要忍痛做一次。

(想做激光矯視的朋友,亦要進行和通過同一個檢查!)

手術完成之後,醫生要再次檢查視網膜,確保一切妥當。而我就要滴兩日消炎藥,四星期後復診。行出手術室,見到 Jayson 媽來到診所接我回家。第一眼見到她,我讚她很美,然後被打了一頓(因為她知道我看不清楚…)。回家之後,除了非常疲倦之外,看甚麼都非常刺眼。所以草草地吃了晚飯,就在沒有燈的浴室沖涼,然後就直接上床睡覺了。第二天的感覺好了很多,看東西沒有大分別,但好似甚麼都明亮了一點。可能那些激光激活了我的視覺神經吧…



~ Lindberg


2015年10月18日

都市傳說:畀貓責

傳說如果貓奴服侍得貓大人唔好,佢就會趁貓奴瞓著嘅時候,責住佢。咁樣做,除咗令到貓奴冇覺好瞓,第二朝番工畀老闆鬧之外,原來仲係一個怨咒。


話說 Jayson 尋晚瞓咗我嘅床位。Julie 可能在不知情之下,責咗上去。起初有人仲以為好得意,誰知到咗第二日嘅夜晚,Jayson 竟然變咗隻貓!貓眼人呀!


其實以上情節,亦曾經在不同地方出現過。著名動畫家 宮崎駿 更以此為題材,編成《貓…之… 報恩》的故事。為了警惕一眾貓奴,要向主子盡心盡力,勿求報恩。



~ Lindberg

P.S. 日本岡山貓眼葡萄嘅橫切面又真係幾似貓眼喎。本身係巨峰及另一隻葡萄嘅混種,無籽啖啖實肉,味道香甜。如果唔鐘意巨峰太過酒香,可以試下貓眼葡萄。今日好彩有特價先捨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