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遠一點」是我一位前上司跟我講的。他說其實很多人過了半生也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如果可以比其他人看得遠一點,早一點為自己的人生作出安排,那麼就等於比人更早起步,達成理想。
所以我想用自己作為一個反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有一點啟示。
首先知道自己想做甚麼是很重要。用我為例子,我是原全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
當我在中六七選科的時候,那時香港大學是眾人的選擇,更可以說成是唯一「認同」的大學。以我會考的成績,很難考進香港大學的工商科。但問題是為甚麼要入工商科?我不知道…有甚麼確實出路?我不知道…那時學校並沒有對升學前途跟我們認真討論一下。
在甚麼都不知道,亦沒有認真去想的情況下,我選擇了一科我覺得新鮮有趣的科目:「生物化學」。當年生化學並不是一個熱門的學科,一班只有十數人。我覺得自己應該可以被取錄,但究竟是讀甚麼呢,我不知道。有甚麼出路,更沒想過。那時莫說是 wikipedia,就連互聯網也沒有。所以可以得到的資訊並不多。但現在回想起來,那些都是藉口。一個字:「懶」!
我還記得在選科時,老師跟我說:「好呀,生化好呀。」(有點像麥兜的校長。)
如果現在再見到他,我會問:「老師,究竟好乜Q呢?」
被取錄之後,另一位老師跟我說:「好呀,科學有發展空間。還可以教書呢。」
...誰說過我要教書呀?
那時只是直覺會是一門有趣的科學,而且我又喜歡生物學。於是便開始了三年「非人」的學習。
慶幸的是學習過程還算有趣。還發現自己在 operation management 的潛能。四小時的實驗,在我重新安排分配之後,縮短為兩三小時。大家可以提早去喝下午茶。
(現在我的公司比以前舊公司大一倍,但在我精簡工序和自動化之下,人手小一半。做到的比以前更多,而方法卻輕鬆得多。)
但那時讀生化的出路並不多。可以選擇繼續升學、做技術人員、或做推銷員。這些都不是我想做的。那麼我不是白費了三年嗎?!
其實又是老毛病發生。我根本有認真去想一想要做甚麼。大學畢業後,只是看著自己「可以」做甚麼。那是最簡單和不需要用腦的方法。
那個年頭找工作不容易,而且我又不是找本科工作,所以更難。雖然那時我不懂得「看遠一點」,但幸好我也有自己的「金句」。「個人履歷表(curriculum vitae)是由自己建立出來的。」
在大學的暑假期間,在一個舊同學的介紹下,我去了一間銀行上班。那時還沒有 Excel。還在用 DOS 版的 Lotus 1-2-3。由完全不懂表格程式,在很短時間內變成精通此道,所以一直都被銀行「重用」。雖然只是一個文員,但我爭取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犧牲了一些去玩的時間,我的履歷表在不自覺間,便多了其他人沒有的東西。因此,大學畢業後才有機會被錄用。
(以前跟媽媽說我要推點心車賣叉燒包。誰知機緣巧合下,我真的做了飲食業。)
「看遠一點,再為自己做打算吧。」
要看透前景並不容易。例如早十多年前,剛剛有「物流」這個用語時,說做物流有前途。但現在我又不覺吃香得那裡去。現在身邊的朋友說做金融好,那麼十八年後又會是那一個局面呢?
但憑自己的喜好或理想,要看遠一點並不是沒有可能。
例如一位朋友想當會計,他跟我說想去讀書考 ACCA。我會建議先花一點時間,去明白會計是怎樣的一個職業,其相關的職業是甚麼,跟自己的預期有沒有出入。如果目標正確,才去打算如何達到目標。不要一步便跳到考 ACCA。先評估自己的能力,計算跟目標的距離,再深入研究每一個可行的方法。ACCA 並不是一個容易的考試,如果基礎打得不好,那就應該努力學習,去收緊與目標的距離。隨便找一個目標,一個方法,只是逃避的藉口。
另一位朋友說要放棄設計,改讀語文科。我並不是說不好,但原則上跟以上的例子一樣。不應在沒有對所以可能性作出評估之下,便一下子放棄目標,跳到另一個目標。
要認清自己的目標。衡量自己「可以」做的和「想」做的。再加以調節。
記得剛畢業那時,自己真的很天真。見一份工作時,被問到短期目標是甚麼。我心想以我的本科,理應拿一兩年經驗,再去讀一個 MBA 去補充管理上的知識。但經過這麼多年工作和讀過 MBA 之後,才知那答案是多麼的白痴。甚麼是管理,甚麼是 MBA,只是一個一概不知的大白痴。
「做咩話?」麥兜問 。
「AO 呀!」麥兜媽答。
「做咩話?」麥兜 。
「做官呀!」麥兜媽答。
入行那時,我還沒看透前景,不知道飲食業是這麼艱難。但總算能把握每個機會,努力去裝備自己,現在正可謂「周身刀」,幸而張張都頗利。現在雖然到了一個頂篷,但我相信會有一個機會去到一個更高更遠的地方。
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己條路要怎樣行是有很多方法。如果能夠走少些冤枉路,自然比人更快達到目標。祝各位年青人,一帆風順。
~ Lindbe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