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屋企附近嘅轉角,有一間日式麵包店。我幫襯過唔係好多次,可能係價錢、品質、及形象都唔係好一致,所以唔太吸引。加上當時經濟麻麻,之後就頂咗手俾人,做薄利多銷嘅麵包店,主打街坊生意。當經濟慢慢「起飛」,麵包店不久就被淘汰。取而代之係一間化妝用品店。
我當時感到奇怪,點解會喺呢到開一間化妝用品店。可能自己唔洗用,所以更加百思不得其解。由街坊商舖變成化妝用品店,起初都唔太在意佢嘅演變。但最近化妝用品店結咗業,而新租客竟然係… 金舖?!
雖然附近係冇金舖,但真係有需求咩?估唔到一個住宅區,都會有好似黃金購物地段嘅情況出現。
見到呢個轉變,令我諗起關於人生需求層次嘅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首先,大家會祈求食得飽。食飽之後就會想裝扮一下,追求人與人嘅交流。然後就會希望炫耀自己嘅成就,用金光閃閃去得到其他人嘅認同。估唔到對人嘅理論,竟然對商舖都用得著喎。
不過問題係,好多人仍然係停留喺搵麵包食嘅階段。而為咗成就買到金嘅一少撮人,就要犧牲大部份人嘅利益。於是,我就要行去更遠嘅地方買麵包,甚至要付出一個更高嘅價錢去買一包工場生產嘅防腐劑麵包。真係好難叫人唔沮喪。
可能正如祖國嘅理念,首先讓陪份人富起來,最終就可以令整個國家富強。但眼前嘅環境之下,真係唔係好覺囉。因為道理好簡單,一個字:「貪」。我一直都覺得財富係唔應該累積,但喺「不等價交換」之下,我哋啲錢最終只會供奉咗俾啲有錢人,而有錢人嘅錢,就只會喺有錢人當中傳來傳去。最後,就累積咗喺部份人身上。唯一慶幸嘅,就係有時佢哋都會捐助下,支持學術研究等。雖然嗰啲都係香港人嘅血汗錢,但如果要集腋成裘,又談可容易呢。不過… 佢哋仍然係累積得太多太多啦。
依以上蛻變中的商舖嘅推論,下一步應該係要開教會之類嘅物體。其實當我草議侵略地球嘅第一步,就係要開宗立派!果真不謀而合呀!係時候開始「朋友計劃」啦!嘩哈哈哈哈哈哈哈…
~ Lindberg
間卓悅搬左去入面basement嘛~ 唔係咩??? 我入過去買野喎!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下面一向都有。只係執咗上面囉。
知道開金舖後我都有D'唔係呀'嘅感覺, 唔係我黑心, 継地產, 麵包, 化妝舖之後, 覺得佢都係好快會執!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冇咁易執嘅。蝕咪當廣告費囉。
唉!我都係搵緊麵包食咋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我放棄咗搵。決定自己焗!